我校中醫學術流派順利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驗收
時間:2017年02月17日 00:00 作者:佚名 點擊:[]
本網訊(李繼紅)2017年2月7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公布了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驗收合格名單,其中由我校鐘飛教授領銜的“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順利通過了合格驗收。
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溯源于清朝同治年間。清朝禦醫劉傑勳因擅長運用推拿治療小兒疾病而負盛名,其子劉寶三承繼父業,創建獨具苗醫特色的“湘西劉氏小兒推拿”。劉寶三之侄劉家成,自幼随叔父學習,得其真傳,成為當地擅長用推拿治療小兒疾病的名醫;劉家成之子、劉氏第四代傳人、湖南省首批名中醫——劉開運教授将劉氏小兒推拿發揚光大,創立了具有分經脈診、髒腑相關的辨證思維,五經配伍、推經治髒的獨特診療體系的劉氏小兒推拿學術體系。2012年12月,由劉開運教授生前工作的3044永利集团及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聯合申報“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項目,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立項。
為了不能讓劉氏小兒推拿變為虛幻的“美麗傳說”,鐘飛教授團隊把握了“傳”、“承”兩個關鍵,通過“流派”立項、“劉”派建設、“牛”牌形成三個步驟,狠抓固化、活化、優化、升化四個要件,把劉氏小兒推拿成為實實在在的“神仙妙技”。
鐘飛教授進一步解釋說:(1)固化就是要讓流派“留”下來;團隊通過清晰梳理總結傳承脈絡圖,成功立項州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初步建成了“劉開運小兒推拿博物館” 等讓流派存留下來;(2)活化就是要讓流派“流”起來,建立了專門的流派網站,借助傳統媒體和平面媒體等多種媒體進行重頭宣傳報道,加強與國内外流派間的學術交流,建立示範性小兒推拿門診、傳承工作站,舉辦全省兒科疾病針灸推拿高級研修班,這些舉措就是要傳承、推廣劉氏小兒推拿。(3)優化就是要讓劉派更“劉”,深入劉氏小兒推拿治療優勢病種的臨床研究,針對腹瀉、哮喘、發熱等5種優勢病種的劉氏推拿治療體系開展臨床研究,加強劉氏小兒推拿治療優勢病種的标準化研究,已經完成腹瀉、哮喘、發熱等5種優勢病種的小兒推拿标準化研究,制作了标準化文本和操作視頻,加強劉氏小兒推拿治療優勢病種的基礎研究,讓劉氏小兒推拿學術體系更加特色鮮明。(4)升化就是要讓劉派更“牛”。将湘西小兒推拿與湖南中醫藥大學的相關學術群落進行整合,升化為“湖湘小兒推拿”,歸納了劉氏小兒推拿“五經配伍”的内在規律,并根據劉氏小兒推拿的特點進一步凝煉出“推經治髒”的學術思想。2015年成功獲批湖南省衛生計生委、省中醫藥管理局首批省級“專長絕技”項目,成功獲批湘西自治州及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劉氏小兒推拿治療優勢病種的基礎研究, 取得了國家自科基金立項的突破,有望科學解釋劉氏小兒推拿的科學内涵。
鐘飛教授團隊在省中醫藥管理局、學校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下,緊扣标準搞建設,對接先進上水平,凝聚方向鑄特色,加強内涵建設,并将平台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科研轉化緊密結合,取得了較好成績。建設期内,依托該平台引進和培養博士3人,選拔攻讀博士學位4人,引進碩士2人;依托本學術群落,培育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醫藥現代機理方向)、運動人體科學(傳統康複方向)2個碩士點,培養碩士4人。已成功申報承擔各校級以上科研課題16項,總經費162萬元的科研任務,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3項,廳級課題11項。發表學術論文60篇,出版《小兒推拿》、《小兒推拿實踐指導》、《實用推拿學》教材3本,參編教材、著作6本。“湘西苗醫治療技術與民族地區老年人健康維護研究”獲得“湖南省科學進步三等獎”。“劉氏小兒推拿中醫學術流派全國示範性門診”不僅為廣大患兒提供了醫療服務,還作為小兒推拿療法傳承、推廣的窗口,較完整了保護了這門中醫藥絕技。傳承劉氏小兒推拿,有利于豐富民族藥理論體系,促進民族藥學術進步;有利于傳播民族醫藥實踐經驗,提高民族醫藥臨床療效;有利于培養中醫藥優秀人才,造就新一代名中醫,弘揚發展中醫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