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簡介
3044永利集团組建于2000年9月,經過二十餘年的建設與發展,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科研水平不斷提高,辦學層級逐步優化,綜合實力明顯增強。3044永利集团現有專任教師(含臨床學院教師)408人,教授107人,副教授212人,博士30餘人。擁有臨床醫學、護理2個一級學科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和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術學位授權點。
醫學實驗中心下轄基礎醫學實驗中心、醫學專業技能實踐教學中心、醫學研究中心,總面積30000餘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1億餘元。擁有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單位1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湘西苗醫小兒推拿醫工交叉與轉化重點實驗室”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
3044永利集团近幾年來共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課題90餘項,地市級課題100餘項;獲省級科技、教學成果獎5項,地市級成果獎10項;獲國家專利9項,出版教材及專著30餘部,發表論文900餘篇,其中被SCI、CSCD收錄100餘篇。
3044永利集团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秉承“仁心仁術·大醫精誠”的育人理念,緻力于培養具有以社會責任感為基礎,以崗位勝任力和職業發展力為核心,具備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臨床技能,同時兼具良好的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等潛質的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醫學人才。
二、臨床醫學
(一)培養目标
培養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和社會科學知識,掌握臨床醫學最新進展,在臨床醫學某一領域或方向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具有從事臨床醫學研究、臨床教學和醫療工作較高能力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具體目标如下:
1.思想政治培養目标
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操守,遵紀守法,學風嚴謹,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的臨床醫師。
2.專業培養目标
掌握堅實的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臨床分析和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表達能力與醫患通能力,能獨立、規範地承擔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常見多發病診治工作。掌握臨床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臨床研究能力和臨床教學能力。具有較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和較好的外語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
内科學、兒科學、重症醫學、全科醫學、外科學、骨科學、婦産科學、眼科學、麻醉學、放射影像學、臨床病理、急診醫學。
(三)培養方式
采取校院聯合、分階段培養,采用“雙導師制”,實行指導小組集體培養制度。
1.分階段培養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入學後學習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共1個月。
第二階段:臨床能力訓練。按照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内容與标準進行臨床輪轉和專業課程學習,完成臨床能力訓練與考核、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等,并結合臨床實踐進行臨床科研能力訓練和學位論文工作,共33個月。
第三階段:學位論文答辯及相關工作,共1個月。
2.雙導師制
根據不同培養階段的實際需要,采用“雙導師制”。“雙導師制”是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指導老師由臨床實踐導師和學位論文導師組成,共同負責和完成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具體見《77779193永利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試行辦法》。
3.集體培養制度
在研究生入學後2個月内,相關醫院必須設立相應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指導小組。臨床實踐導師和學位論文導師分别擔任正、副組長,指導小組成員由相關學科高年資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構成,每個指導小組成員不超過5人。相關學科的科室主任負有領導和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指導小組的責任與義務。在科室主任的領導和幫助下,指導小組必須根據培養方案和研究生本人意願,确定研究方向和培養計劃,并對研究生的課程學習、臨床輪轉、學位論文等工作做出具體的日程安排。
三、護理專碩
(一)培養目标
培養熱愛護理事業,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護理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和專科型護理專門人才。具體目标如下:
1.政治思想培養目标
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操守,遵紀守法,學風嚴謹,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和科研道德。
2.專業培養目标
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護理學專業知識,具有護士的基本核心能力。掌握與培養方向有關的專科護理理論和技術,具有較強的專科臨床實踐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能解決從理論到實踐中的專科護理問題。具備評判性思維能力,能結合工作實際,解決護理實踐中的問題。掌握循證護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能開展循證護理實踐。具備較好醫學科技文獻檢索能力,對所作研究的課題有較深刻的理解并掌握發展動向,具有追蹤本專業新進展、不斷更新知識的終身學習能力。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熟練閱讀外文文獻和溝通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慢性病管理、内外科護理、中西醫結合護理、急危重症護理、老年護理。
(三)培養方式
1.采取學校導師與實踐基地導師聯合指導的培養方式。學校導師主要負責學生課程學習及學位論文的指導,實踐基地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生培養在以導師為主的同時,建立導師指導小組培養工作制,全面負責培養工作。
2.導師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學風教 育和業務指導有機結合,全面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3.導師指導研究生制定個人培養計劃、選學課程、查閱文獻、參加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确定研究課題、指導科學研究等。
4.實行培養過程淘汰機制,通過培養環節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予以重新考核或淘汰。
四、基礎醫學
(一)培養目标
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科學精神和職業道德素養,擁有堅實的生命科學、基礎醫學理論和技術及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在基礎醫學科學研究和教學團隊中勝任相關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具有目标如下:
1.思想政治培養目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學風嚴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遵守學術誠信和學術規範的基本要求,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獻身醫學科學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2.專業培養目标
整體掌握基礎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系統掌握相關研究領域的專業知識、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熟練掌握至少一門外語,具有優良的學術素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健康的身心素質,具備較好的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學術交流能力,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勝任醫療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并具備一定的實驗室管理能力。
(二)研究方向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三)培養方式
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主導制,接受導師組的集體指導,可與有關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進行聯合培養。導師需對碩士研究生的學業和思想進行指導和教育。
五、學制
學制3年,最長學習年限5年(含休學、保留學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