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院務公開 >> 方針政策 >> 正文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到 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均預期壽命在2015年基礎上提高 1歲,超過 77.3歲。

《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正确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健康、轉模式、強基層、重保障為着力點,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顯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奮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規劃》确定了衛生與健康領域要重點推進的 10項工作任務。一是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防控機制。二是推動愛國衛生運動與健康促進,推進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增強人民體質。三是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和生育服務,保障婦女、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有效降低孕産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四是發展老年健康服務,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五是維護好貧困人口、流動人口、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健康,促進健康公平。六是完善計劃生育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七是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安全,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八是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推進中西醫協調發展。九是加強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體系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十是加快健康産業發展,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健康服務,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需求。

《規劃》提出,要加強衛生計生服務體系、人才隊伍、人口健康信息化和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為衛生與健康發展提供支撐。通過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公平有效可持續的籌資體系,完善衛生計生法制體系,做好國際交流合作,強化宣傳引導,加強組織實施,确保各項任務落實和目标實現。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到 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

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均預期壽命在2015年基礎上提高 1歲,超過 77.3歲。

專家指出,規劃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奮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将帶給人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适應全面兩孩政策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

随着我國生育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特别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一些城市大醫院産科出現一床難求,婦幼保健等資源趨緊。

規劃對此提出,完善計劃生育政策,合理配置婦幼保健、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加強分類指導,鼓勵按政策生育。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介紹,為解決産科資源總供給問題,我國将新增産床8.9萬張,加強兒科、婦産科醫生培訓,增加産科醫生和助産士 14萬人。65 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将超過 70%馬曉偉指出,2015年,我國 60歲以上人口達到 2.22億,占總人口的 16.1%。解決老齡人口的健康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十分重要。

規劃對此提出,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導和綜合幹預,推廣以慢病管理、中醫藥和老年營養運動幹預為主的适宜技術,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 70%以上,有效改善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狀況,降低失能風險,積極防治老年癡呆症。

同時,十三五期間還要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

縣域内就診率将提高到 90%左右

2020年,大病不出縣的目标将基本實現。

規劃提出,實行分級診療,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針對各省專科現狀和發展需求加強薄弱專科能力建設,降低省外就醫率。加強縣域内常見病、多發病相關專業,傳染病、精神疾病及急診急救、重症醫學、血液透析、婦産科、兒科、中

醫等臨床專科建設,全面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綜合能力,将縣域内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認為,提高群衆就醫可及性,将為優化衛生醫療服務體系、構建覆蓋生命全周期的健康體系起到保障作用。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指出:要引導群衆合理預期,促進病人有序就醫,加快形成大醫院舍得放、基層接得住、患者願意去基層的格局。醫護比将提高至 11.25

截至 2015年底,我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 324.1萬人,全國醫護比從 2010年的 10.85,提高到 11.07,長期以來醫護比例倒置問題得到根本性扭轉。然而,護士隊伍數量仍相對不足、分布不均,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醫護比要達到 11.25,市辦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不低于 10.6,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 0.83人。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介紹,近 10年來,我國護士人數增長迅速。

未來我國還将大力發展護士隊伍,争取到 2020年,每千人口護士數達到 3.14人,護士總數達到 445萬人。

不少于 300項食品安全标準将制定、修訂完成食品安全關系到 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

井泉說,确保廣大人民群衆舌尖上的安全,是一項關系民生的政治任務。根據規劃,今後 5年,我國将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規制度。健全國家食品安全标準體系,完善标準管理制度,加快制定重金屬、農藥殘留、

獸藥殘留等重點食品安全标準,完成不少于 300項标準的制定、修訂。

規劃提出,要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網絡,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人數将達 1億人

十三五期間,我國将加強重大疾病防治,推進防治結合,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

規劃提出,要加強腦卒中等慢性病的篩查和早期發現,針對高發地區重點癌種開展早診早治工作,早診率達到55%,提高 5年生存率。全面實施 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逐步開展血壓血糖升高、血脂異常、超重肥胖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風險評估和幹預指導,将口腔健康檢查和肺功能檢測納入常規體檢。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數分别達到1億人和 3500萬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臨虹認為,要通過規範治療與管理、強化基層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模式助力實現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維護和促進全民健康。七成村衛生室具備相應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十二五時期,多層次、廣覆蓋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基本建立,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全國8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0%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規劃明确,我國将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基層西醫和中醫兩種手段綜合服務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與其功能相适應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規劃指出,要健全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健全中醫藥學與現代醫學互為補充、惠及大衆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說,要讓中醫藥元素助力實現全民健康,成為 2017康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一條: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 下一條:“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才發展規劃

關閉